苏区精神地位的确立及对红船精神研究的启示
来源:《苏区研究》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7-04-06
  高凡夫
  提要:关于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系列革命精神学说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其中苏区精神与红船精神提出和确立都相对较晚,但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在很多方面值得充分肯定。开展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成立专门学术机构和工作部门推进研究工作,高密度召开各种高规格的学术会议,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切实抓住有利时机赢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全面肯定与支持等等,都是苏区精神研究的成功经验,这些经验对红船精神研究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苏区精神;红船精神;经验;启示 
  作者简介:高凡夫,男,嘉兴学院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教授,博士。
 
  近年来,随着中国共产党系列革命精神研究的不断深入,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历史地位和价值逐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认同。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共同构成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具有里程碑式的标志性革命精神。然而,全面考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研究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尽管红船精神和苏区精神的提出与确立都相对较晚,但目前苏区精神无论是学术认同度还是社会影响力,都比红船精神要高。这当然不是偶然现象。苏区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宣传推广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值得充分肯定。这些成功经验,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深化红船精神研究、提升红船精神的宣传效果,无疑有着诸多重要启示。
  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六大革命精神学说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奋斗史,也是一部不断造就各种崇高精神的文明史。”【雷莹等著:《不朽的丰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第18页。】“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指党在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过程中,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政治觉悟、意志品质、思想道德和工作作风的一系列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第9页。】在95年艰苦卓绝的辉煌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革命精神,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思想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境界、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集中写照。
  学术界对中国革命精神进行系统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王新强:《近十年来中国革命精神研究综述》,《福建党史月刊》2014年第14期,第42页。】最早得到学界和社会广泛认同的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三种革命精神。到了本世纪初,西柏坡精神又被纳入其中,从而形成了公认的四种革命精神说。【邱小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光明日报》2013年4月21日,第11版。】2005年4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弘扬革命精神系列丛书”,即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四本书构成。当时就有研究苏区精神的学者明确指出,“这套系列丛书很好,但遗憾的是丛书中唯独没有苏区精神”。【余伯流:《关于苏区精神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党史文苑(学术版)》2006年第1期,第4页。】对于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有学者指出:“苏区精神是在2005年10月的兴国会议上,与会同志取得共识后力主要大力宣传的。此后,许多同志特别是江西省赣州市的同志,一直在呼吁如何唱响苏区精神。”【石仲泉:《全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7页。】但这种努力在一定时期内并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一直到2009年,还有学者指出:“我们注意到在提倡的革命精神中,唯独没有提到苏区精神。”【曾耀荣:《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2009年9月10日在长沙召开的毛泽东思想和生平研究分会成立大会上,主要部门负责人在讲话中历数党领导民主革命历程的诸多精神时,仍然没有列举苏区精神;在中央一级的主要报刊媒体上也很少讲苏区精神。”【石仲泉:《全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7页。】不难看出,就在这些专家学者为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鼓与呼的同时,红船精神研究并没有引起学界的重视和认同。 
  客观地讲,学界对苏区精神的研究的确早于红船精神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有学者开始对“苏区精神”进行研究探讨,发表了许多不同的意见。【比较早的论文有:赖余房的《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央苏区精神》(《老区建设》1991年第1期)、刘亨江等的《苏区精神的主要内容及表现形式》(《老区建设》1991年第3期)等。2001年余伯流、凌步机的《中央苏区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对“苏区精神”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在学术界产生了比较重要的影响。】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研究者把苏区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相提并论。在此基础上,“苏区精神”的概念和提法,也逐步得到学界和国家领导人的认同。2011年11月4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第3版。】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系统总结了苏区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不仅是对苏区人民巨大牺牲与贡献的全面肯定,也是对学术界多年来对“苏区精神”研究丰硕成果的充分认可和升华。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明确使用和全面阐述“苏区精神”,是对“苏区精神”概念的权威论断和科学定位,更是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苏区精神”的高度重视,从而对“苏区精神”历史地位的确立起到了一锤定音的重要作用。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从此,‘苏区精神’从学术层面上升为政治层面,从学界话语迈入官方定位。”【余伯流:《论苏区精神——解读习近平关于苏区精神的重要论述》,《苏区研究》2015年第1期,第26页。】“这就为原来的苏区精神停留在学者之间的研讨,上升为官方的话语了。”【刘庭华:《弘扬苏区精神加强党的建设》,《365体育投注365bet学报》2012年第3期,第30页。】以此为标志,苏区精神成为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并列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
  随着“苏区精神”的提法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提升,我们却非常遗憾地看到,同样由习近平同志提出的“红船精神”,至今还没有得到全国各地权威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同。“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来考察,‘五种革命精神说’还是没有完整反映中共建党以后整个大革命时期的精神状态史。”【邱小云:《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坐标》,《光明日报》2013年4月21日,第11版。】这也就说明,“红船精神”历史地位的确立和认同势在必行。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和客观存在,“红船精神”事实上在20世纪初就已经形成,但作为理论和学术概念提出却是在2005年6月21日习近平同志《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光明日报》2005年6月21日,第3版。】的文章发表之后。“红船精神”的诞生地浙江省嘉兴市,长期以来也一直把红船精神和红船文化作为当地得天独厚的政治文化资源进行积极宣传和推广。但总体来说,红船精神在全国范围内的反响并不大,只是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地方政治文化资源加以弘扬和利用。习近平同志将“红船精神”提升到“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红船精神”才开始逐步引起学界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2013年7月,中央党史研究室和教育部共同批准成立了8个“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其中就包括嘉兴学院红船精神研究中心。教育部领导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伟大革命精神,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彰显政党性质,反映民族精神,体现时代要求,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对于推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李卫红:《学习研究宣传好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光明日报》2013年7月29日,第16版。】正是在这一重要举措的强力推动下,“红船精神”在党的系列革命精神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得到更高层次和更大范围的接受与认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六大革命精神的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确立。 
  以上可以看出,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六大革命精神学说的形成,是有着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的。从最初由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构成的三大精神,到纳入西柏坡精神后成为四大精神,再到2011年苏区精神得到肯定后的五大精神,最终到2013年红船精神的加入从而形成了六大精神之说。其中苏区精神和红船精神是最后被承认的,而苏区精神历史地位的确立又早于红船精神。事实上,苏区精神在研究和宣传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对红船精神的研究有着重要启示。 
  二、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的成功经验 
  (一)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重要内容。”【《全国党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人民日报》2010年7月22日,第1版。】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对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重要性,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宝贵资源的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与其他领域或课题相比较,在学理上缺乏深入探讨和辨析。由此,导致部分研究成果学术性不强、学理性不够,甚至受到质疑。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首要的是加强其学术研究,强化其学理支撑,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当成一个专门的科学问题,全面、立体、深入、规范地开展研究”。【王炳林、房正:《关于深化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第13页。】必须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学术研究和宣传教育之间的关系。扎实深入的学术研究是进行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的前提,宣传教育必须以厚重的学理支撑为基础,才能立的住,也才能令人信服和接受。这种研究必须是以系统翔实的资料和理论为支撑,不可跟风和哗众取宠,更不可急功近利,必须能够耐得住寂寞和坚持长期坐冷板凳,做好艰苦深入的学术研究。同时,研究者还必须坚信所从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才有可能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在苏区精神的提出和确立过程中,有一批专家学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长期坚持苏区精神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把学术研究和理论宣传结合起来,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作出了突出贡献。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有石仲泉、郭德宏、黄少群、余伯流、凌步机等,他们先后在《中共党史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江西社会科学》等重要刊物发表了观点明确、论证扎实的苏区精神研究论文。2002年12月,余伯流、凌步机的《中央苏区史》荣获第13届中国图书奖。该书第一次全面提出了“苏区精神”的概念,并对“苏区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系统阐释。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有关苏区精神研究的论文已有上百篇,出版学术专著3部,【曾耀荣:《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傅柒生:《苏区历史和精神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伟大的苏区精神》编撰委员会编著:《伟大的苏区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版。】苏区精神已经成为苏区史研究的主要课题。同时,江西省社科联于2015年5月创办了专门刊物《苏区研究》。苏区精神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赣南师范大学,于2016年6月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复,创办学术期刊《红色文化学刊》。该刊是2006年以来第一个获得国家批准的由地方高校创办的中文社科期刊。这两个学术期刊的创办,为苏区精神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无疑会对苏区精神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成立专门推进中央苏区历史研究的学术机构和工作部门 
  学术活动的开展和学术研究水平的提升,均离不开学术机构和团体的大力推动。建立专门的学术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能够凝聚与整合相关研究人员的集体力量,发挥集体智慧,实现协同创新,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团体优势。这不仅是推进学术研究的重要举措,也是研究实力达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深入开展苏区精神研究,2007年7月赣南师范学院成立中央苏区研究中心,2008年11月以中共赣州市委宣传部为依托成立了江西省苏区精神研究会,这就为深入研究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提供了实际载体。苏区精神研究会作为研究苏区历史与精神的学术研究团体,在全国是第一个,江西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苏区精神研究会聘请时任中国社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慎明担任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担任名誉会长,极大地提高了研究会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 
  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和苏区精神研究会成立之后,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是2009年建国60周年之际,赣南师范学院中央苏区研究中心编写了《中央苏区研究丛书》(10种),苏区精神研究会编写了《人民共和国摇篮》红色经典丛书(9种),两套丛书达300万字,为20世纪以来研究中央苏区成果之大成。 
  除江西省外,福建省的龙岩学院也于2015年12月成立了中央苏区研究院。该研究院由著名党史学者蒋伯英担任院长,并聘请42位专家学者为学术委员会委员和特聘研究员。该研究院的成立,也一定会有力推动苏区史和苏区精神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克服不利因素,扬长避短,积极挖掘苏区精神的精华和闪光点 
  必须指出,苏区精神之所以长期得不到承认,有着很多的主客观原因和不利因素,正是这些不利因素直接制约了对苏区精神的认同和宣传。 
  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人们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存在着种种疑虑。首先是如何看待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已经有了井冈山精神,就没有必要再单独宣传苏区精神,井冈山精神可以涵盖苏区精神。同时,在苏区时期,党内存在着严重的“左”倾错误,积极研究宣传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似乎是为“左”倾错误辩护。加之苏联解体和之前党的几代主要领导人都没有明确提到“苏区精神”的概念等,也使得苏区精神的研究显得名不正言不顺。 
  针对上述问题和疑虑,很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井冈山精神不能涵盖苏区精神,必须单独对苏区精神加以研究和宣传,大力提升苏区历史和苏区精神历史地位。著名学者石仲泉明确指出,应当把苏区精神与“左”倾错误区分开来,不能以中央主要领导人是否讲过作为立论的依据。苏区精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革命精神力量,苏区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的巨大深化、拓宽、丰富和发展。【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77-86页。】黄少群也认为,苏区精神不仅是井冈山精神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使之达到较全面、较完善的地步,而且它又是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的支柱和源头。【黄少群:《论苏区精神》,《365体育投注365bet学报》2006年第1期,第64页。】这些独到的认识和见解,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指明了方向,大大推动了苏区精神研究的健康开展。 
  (四)积极召开各种高规格的学术会议,以学术研究提升理论宣传的层次和水平 
  新世纪以来,江西省特别是赣州市的相关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每年都联合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等国家级科研单位和媒体,召开全国性大型理论学术研讨会,邀请全国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学者,对中央苏区和苏区精神研究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丰硕成果。这其中包括:200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纪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70周年理论研讨会,2003年11月在寻乌召开寻乌调查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理论研讨会,2004年10月在于都召开纪念毛泽东兴国调查75周年暨弘扬苏区精神理论研讨会、在宁化召开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座谈会,2006年7月在广昌召开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暨第五次反“围剿”学术研讨会,2007年11月在瑞金召开第二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2008年8月在福建建宁召开中央苏区历史地位与发展论坛、11月在宁都召开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2013年12月赣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办“苏区精神: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全国学术研讨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2005年10月到2013年11月,每隔两年连续举办了五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其中第三届和第五届都是在北京举行,极大地提高了苏区精神在全国学术界与理论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些研讨会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专门问题的探讨,推动了中央苏区史的深入研究。在全国有苏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像中央苏区问题这样频繁地连年开会研讨,是十分罕见的。”【石仲泉:《总序二》,曾耀荣:《永恒的光辉:苏区精神研究》,第6页。】
  (五)积极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宣传赢得国家层面明确支持和肯定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从事苏区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和江西省相关部门,积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利用关键时间节点和纪念活动,加强苏区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最终十年磨一剑,一举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明确支持与全面肯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这一时间节点,对于苏区精神的宣传和获得国家层面的承认,是一个极为难得、可遇不可求的宝贵历史机遇。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的相关专家学者深知这一历史机遇的重要性,清醒地认识到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争取苏区精神获得国家承认。当时就有学者提出:“应该要充分利用建党90周年和中央苏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机遇,使苏区精神在中央领导人讲话中明确列入中国革命精神系列……有关部门应当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传媒手段,加大宣传苏区精神力度;特别是要通过有效渠道,使那时的重要讲话在论述中国革命的精神之链中也有苏区精神这个重要之环。”【石仲泉:《全苏区应唱同一首歌:苏区精神》,《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第11页。】而相关研究学者则充满了高度责任心和强烈使命感,明确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借助于2011年的有利时机,使苏区精神完全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我们将愧对那些为苏区革命牺牲的先烈,他们在九泉之下也不会得以安息。作为后人,我们还有何颜面去面对他们呢?”【谭娅君、曾耀荣:《问题与展望:苏区精神研究的发展趋向分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第30页。】 
  正是由于相关专家学者和江西省相关部门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2011年11月4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要“大力弘扬苏区精神”,第一次在国家层面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的概念,从而使得“苏区精神”终于获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明确支持肯定。特别是2015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讲话时,强调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根守魂,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习近平张德江俞正声王岐山分别参加全国两会一些团组审议讨论》,《人民日报》2015年3月7日,第1版。】这一讲话明确将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并列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系列革命精神,这对于长期从事苏区精神研究的专家学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六)举办大型展览,到全国各地巡回展出,继续扩大苏区精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苏区精神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后,江西省和赣州市的相关部门并没有放松对苏区精神的研究宣传和推广,而是继续积极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进一步扩大苏区精神的影响,使苏区精神得到更大范围的弘扬和推广。这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措施就是在全国各地巡回举办弘扬苏区精神的大型展览。 
  2011年建党纪念日前后,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经中央宣传部同意,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共赣州市委联合主办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办,这一展览也在江西省省会南昌市同时举办。之后,这一展览又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巡回展出。2014年1月15日,由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联合举办的“苏区精神,永放光芒——苏区精神图片史料展览”在浙江嘉兴的南湖革命纪念馆正式展出,展期一个月。展览分七个单元,全面展示苏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这些大型主题展览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苏区精神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三、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的成功经验对红船精神研究与宣传的重要启示 
  苏区精神研究和宣传推广的成功,能够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化细化红船精神的学术研究,为理论宣传打下深厚扎实的学术基础 
  应当说,红船精神至今尚未得到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认同,除了其它各种主客观因素外,最大的短板就是红船精神学术研究的水平不高,与其它革命精神的研究相比,缺乏更为充分的学理依据和分析,鲜有得到权威专家学者一致认可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与其它具有多年积累、研究成果丰硕的各个标志性革命精神的研究相比较,红船精神研究迫切需要相关研究学者和单位团结协作,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化、细化红船精神的学术研究,为理论宣传打下深厚扎实的学术基础。要争取拿到红船精神研究的国家课题和省部级高等次科研奖项,在有全国影响的媒体刊物,特别是在两报一刊发表重头文章,积极扩大红船精神研究的影响力。 
  同时,要积极争取创办专门学术研究刊物,为红船精神研究提供可靠的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平台。由于目前红船精神研究的学术认知度还有待提高,所以红船精神研究的专业学术论文发表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使得专业学术期刊的创办显得尤为迫切。
  另外,红船精神研究还要克服短板,打破门户地域藩篱和偏见,积极与上海及其它各革命精神研究机构和单位做好协调,提升红船精神的认知度。应当说,红船精神提出之后,在逐步得到很多专家学者认同的同时,也受到一些地区的相关学者的质疑。“半天会议,一条小船”的传统认识,严重制约了人们对红船精神的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党的诞生地之一的上海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对红船精神的提法颇有异议。这当然不能完全把责任归结为上海方面的地域偏见,它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应当把红船精神研究做深做实,用事实说话,扩大红船精神的影响力,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红船精神,用过硬的研究成果和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去改变人们的传统认识。同时,也要求我们应当主动与上海以及其他各革命精神研究机构和单位做好协调,共同把红船精神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提升红船精神在全国范围的认知度,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浙江省甚至只是嘉兴市。 
  (二)积极筹备召开规格高、影响大、成果丰硕的全国性学术会议 
  目前,有关红船精神的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会议只有一次,就是2015年6月28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纪念‘红船精神’十周年全国学术研讨会”。无论是会议的数量还是质量,都与苏区精神相关研讨会无法相比,不仅没有两年一次连续五届全国性研讨会那样的高密度,更没有两届是在北京召开那种大手笔。对于红船精神研究和宣传来说,持续不断地召开相关主题的高规格的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既是苏区精神研究的重要成功经验,也是提升和深化红船精神研究的重要举措,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三)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提升扩大红船精神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巡回展览,是扩大红船精神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湖纪念馆应当走出去,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举办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各种形式的展览,精心设计展板内容和风格,突出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 
  另外,还要鼓励专业作家创作高水平的文学作品,以各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如话剧、歌舞剧、地方戏剧,特别是拍摄电影、电视剧等形式,展现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深远历史与现实意义。 
  (四)充分把握建党100周年这个时间节点,积极争取红船精神研究得到全国的承认和国家层面的充分肯定 
  苏区精神研究不懈地坚持了20多年,正是充分把握住了建党90周年和中央苏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机遇,最终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明确认同。对于以建党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来说,从现在开始,所有的研究和宣传目标,都要瞄准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全面做好研究和宣传规划,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手段,积极推广红船精神,力争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100年纪念大会讲话中能够全面阐释和充分肯定“红船精神”。这对于红船精神的研究宣传,既是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更是严峻的挑战。时不我待,每一位从事红船精神研究和宣传的工作者,都应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投身到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