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教育巡视体制的历史考察
来源:《苏区研究》2017年第1期        发布时间:2017-04-06
  张宏卿 何智能
  提要:革命年代,文化教育是国共两党争夺较为激烈的一个领域。卓有成效的苏区教育与其教育巡视体制息息相关,苏维埃运动时期,教育巡视员的选拔与任用有较为完整而严格的体系,既要有学术背景、工作经验,也须具备政治素养;而在巡视员或巡视机构的设置层面,既有横向的民众教育、干部教育、红军教育等领域,也有纵向的中央、省、县、区的教育部门;此外,教育巡视员的工作内容与巡视报告,也是我们能够分析考察苏区教育巡视体制具体运转的一个重要文本,从中可以看出教育巡视员在承转关口上的重要区位。
  关键词:苏区;教育巡视;历史考察
 
  文化教育,是国共两党争夺的一个重要领域。1931-1941年在国民党江西省政府主席任上十年的熊式辉,将教育视为剿共政治工作中的一项,对此提及五项加强教育的举措:“一、创办保学:每保必办一小学。……二、创设幼稚师范学校:后经改隶直属中央。三、创立省县妇女工作指导处:分派人员往下从事妇女工作及生活之改造。四、创立农学院。……五、创办政教合一之中正大学。”熊式辉:《海桑集——熊式辉回忆录》,洪朝辉编校,(香港)明镜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163页。同时文教部门,又是苏维埃革命进程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机构,它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相关势力介入的始终,有的甚至还早于正式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如1929年6月,鄂特委就提出了在苏区要“普及农村小学教育”、“建立农村夜校”。本书编写组:《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6页。1930年,瑞金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就设立了文化教育委员会,着手苏维埃的文化教育建设。迄今为此,围绕着“苏区教育机构、举措、内容、形式及其成效”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针对教育的行政管理特别是苏区教育领域内巡视制度的历史实践及其对今天的借鉴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围绕着“苏区巡视制度在教育领域内的实践”这一主线进行梳理,权当抛砖引玉,为党史、社会史、监察史与文化教育史的结合、融通作一尝试。
  一、红色督学:苏区的教育巡视员
  事实上,国民党不可谓不重视教育,无论是在其“管教养卫”指导方针下政府日常工作的推进,还是在其“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剿共实践中,教育都占有一席之地,但是收效甚微。国共两党相争中教育的举足轻重地位及苏区教育的成效,在红军长征后国民党组织的苏区农村考察团成员张思曾的笔下得到了印证:
  农民教育之作用:前此农家子弟入学者,为数甚少,且均孩童,成年人则无闲受教。匪党占据全县后,广设补习学校,使成年人及孩童均入校听讲,彼等所谓教育,小部分为看书识字,大部分则为演讲宣传,此外党首则每周公开演讲一次或数次,乡民称曰“开讲”。张思曾:《黄安匪区农况变迁》,天津《益世报》1935年11月24日。
  江西苏区的教育成效较为突出,以教育机构为例,其数目(见下表)与当地人口之比可谓之高。教育机构与县总人口比最高的兴国占到4.1%,兴国等9个县的平均百分比是3.7%。苏区列宁小学的师生比也是很高的。在瑞金县“瑞林区的小学教员,每人平均所教的,不过7个学生。”《瑞金的文化教育》,《红色中华》1932年6月2日,第5版。
  表1江西几个重要苏区县的教育工作状况(截止1934年1月31日)
  县别列小夜校俱乐部识字组
  兴国48520528306156
  万泰2565342091906
  永丰166924952883
  赣县25511691233977
  公略232880882995
  石城22312521903672
  会昌33915701695966
  胜利35511731213732
  于都23011571286002
  博生46822332388372
  资料来源:《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六),第72-73页。
 
  说明:据1932年5月的《江西苏区中共省委工作总结报告(一、二、三、四月总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第454页)中所述,兴国人口230626人,万泰80000人,永丰106000人,赣县160000人,公略114000人,石城136000人,会昌240000人,胜利153330人,于都191000人。教育机构与县总人口比如下:兴国4.1%,万泰3.6%,永丰3.8%,赣县3.5%,公略3.7%,石城3.9%,会昌3.3%,胜利3.5%,于都3.9%。
 
  卓有成效的苏区教育背后,红色督学——教育巡视员的地位与作用不可或缺。建立教育巡视和工作报告制度,是苏区教育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央教育部设有巡视委员会,省设巡视员(又称指导员)5人至10人,县设巡视员1人至3人。教育巡视员具有一定的声望且有教育工作经验,其日常工作就是到所属各地巡查,直接督促下级工作,包括考察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等情况。同时,教育巡视员还会遍访当地的民众与相关群团组织,向他们了解教育实况,以便深入地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有利于下一步的工作。1932年秋,在闽浙赣苏区同样提到巡视员在文化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各级文化部,必须有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并应吸收同级各群众团体派人参加文化部工作,取得工作上的帮助与更有力的推动。县文化部应任用两个比较有文化工作经验的做巡视员。省文化部除副部长外应增加经常工作人员和文化的技术人员,以充实与健全省文化部组织,加强文化工作的领导。”《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1933年3月23日),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等编:《闽浙赣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3页。 
  苏维埃运动时期,政权架构的重点在最基层,教育巡视员的工作频率在不同的行政层级具有不同的时段要求,但总的趋势是向最基层的县以下的苏维埃区域倾斜。最基层的乡一级是最重视的,每个乡的教育委员会被派到各村,每两至三天会考察本村学校的情况(如识字)并上报教委主任,也要求教委主任及时批复。区一级的教育部,每个月对所属学校与其他的教育机构进行抽查,但每十天要求开一次区教育委员会会议,主要是各教育委员汇报工作与下步的计划。县教育部每两个月要对全县各学校及其他教育组织普遍检查一次或两次,所派巡视员应抽查最好的及最坏的区,以便普遍地运用前者的经验而改良全县的工作。同时在这期间必须研究各区报告,指出缺点和优点,并做一次总结。每学期再综合三次检查,做学期总结。省教育部除正副部长两科长文书调查统计等驻部门工作外,其余按县分配巡视指导工作。 
  苏维埃政府还注重将教育巡视员的成果转化为政策,以指导实地工作。各级教育部部长对巡视员的一切报告,应在教育委员会会议或工作会议时提出并讨论回答;并将讨论的结果做成指示信,指示巡视员及下属教育机关。巡视员的报告都有严格的规定。巡视员有权有责,上级意图贯彻迅速,基层情况反馈及时,上下结合,共同负责,从而使这项工作免于形式,注重实效。詹小平等主编:《毛泽东中央苏区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概论》,湘潭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13页。
  二、教育巡视员的选任与纪律 
  苏区时期,对文化教育领域内的巡视员的选拔与任用有一套较为系统的要求与规定。大致说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一是重视巡视员本人的教育历练与学术背景。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各县文化部,应选用列宁师范毕业生二人或四人,担任文化教育、巡视工作。”《江西省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1932年5月),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84页。而由于师范学校的毕业生非常有限,培养周期相对又较长,于是就开始举行短期的训练班。中共闽西特委提出,“闽西政府应聘请富有斗争经验者经常开办各种工作人员培训班,造就各种干部人才”。《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言及决议案——文化问题决议案》(1930年3月25日),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共龙岩地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内部稿),1986年,第16页。从此以后,闽西革命根据地的苏区干部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先后举行过的干部训练班就包括教育巡视员训练班。同时又在小学教员训练班中选拔优秀学员担任教育巡视员。1932年2月28日,瑞金列宁小学教员训练班89名学员顺利毕业。其中甲等14人,乙等16人,丙等29人,丁等29人,戊等1人。“当县苏分配工作,派7个甲等学生分担14个区的巡视工作,限一月巡视完毕,每区及瑞金城先(建)立一列宁小学,各派定甲乙等学生担任教员,其余先派分担城市,桃黄区,壬田区,云集区,新迳区各乡列小的教员,俟中央政府所办之列宁师范的学生毕业后,再分配到其余各区建立列宁学校,瑞金之广大工农子弟,都能读书。”《瑞金列宁小学教员训练班毕业》,《红色中华》1932年3月2日,第5版。教员训练班毕业之际,瑞金县苏维埃派出了一半的优等生(14名中的7名)去担任教育巡视员之职,由此可见教育巡视员的重要性。 
  二是相关的行政工作经验。《第二次闽浙赣省苏大会文化工作决议案》中指出:“县文化部应任用两个比较有文化工作经验的做巡视员。”在江西永新县则提出:“县区两级文化部须注意多办流动训练班,调选能艰苦耐劳工作、有充分学习精神的列宁学校校员或工农同志来流动训练班,训练下乡巡视。”《文化教育问题决议案》(1932年6月3日),陈元晖等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为了使教育部门的巡视员既有一定的学识背景,又较快地获得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党的相关文件还指出:“县教育部的巡视员必需\[须\]兼为某科科员,使在工作中不但了解教育工作的一般状况,而且有机会学习某科的专门知识。”《教育行政纲要》(1934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8》,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96页。
  三是须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了解上级政策。1932年5月通过的《江西省苏维埃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文化教育工作决议》在“存在问题”中提到:“各县缺乏合格的列宁小学教员和教育巡视员。即有也不过是认识几个字的同志或是私塾教师,没有政治和科学常识,不懂教育的。”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一)(内部稿),1985年,第107-108页。闽西苏维埃选拔教育巡视员的标准就是,“有教学经验的,对于革命忠实的,背景好的知识分子,或进步的稍识字的工农分子”。《通知新编文字第一号——关于教育巡视员训练班问题》(1931年6月6日),《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第144页。由此可见,政治素质也是其必备的资格之一。
  教育巡视员选拔之后,就是考核。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工作作风与纪律的考核。苏区时期,教育部门或文化部门一再强调巡视员一定要实地调查,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江西省永新县明确规定:“县区二级文化部须注意多办流动训练班,调选能艰苦耐劳工作、有充分学习精神的列宁学校教员或工农同志来流动训练班,训练下乡巡视。区文化部每月要派人到乡列宁学校去巡视学校和全乡一切文化工作。县文化部每月须派人到各区或深入到各中心乡去巡视学校和一切文化工作。巡视员在巡视时,须注意调查好的学校教育及各项文化工作进行的方法和执行的程度,从调查工作中去找出材料来给各地以实际工作指导。在这里,要绝对反对过去巡视员走马看花的形式主义现象,必须切实注意精细调查各地文化教育工作的好歹,用竞赛方法去推动各地文化教育工作进行的积极性。”《文化教育问题决议案》(1932年6月3日),《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45页。党内相关文件也指出:“巡视制度不健全如(江西对于宜、南、广、乐,福建对于宁汀的巡视很坏,各县对区的更不好,结果充满着吃闲饭、承上转下、哄骗、命令、不了解情形,不解决问题,脱离群众的严重现象,这种现象或多或少到处表现着(象以瑞金县教育部表现严重),如果我们不去迅速地消灭这些严重现象是没有办法来推动教育工作。”《江西福建两省各县及中心区教育部长联席会议决议案》(1933年7月28日),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一)(内部稿),1985年,第158页。
  考核的另一个层面就是工作方式与纪律。如对巡视和报告的办法作了较详实的要求。要求巡视员每天都要填写巡视日记,“尤其是要记入待解决的问题,和可学习的问题”。巡视调查的表册与会议纪录都得准备两份,一份存本部,一份报送上级。各级教育部向上级报告,每月一次报告整个的工作,对于某些特别问题,还须随时报告,但调查统计及学期总结,只在每学期终报告。三个月不报告,尤其是不做学期总结报告者,以故意消极怠工论。《教育行政纲要》(1934年4月),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政权系统8》,中央文献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599页。要求“区文化部每年应到各校巡视一次或二次,县文化部应每半年到各学校巡视一次,省文化部每一年应到各县高校及邻近各中心学校巡视一次或二次,详细的考察各校组织和内容,提出具体的意见,随时加以批评和指示。要求各区文化部至少须有1人单独办公,各县文化部须有3人办公,省文化部有5人以上单独办公。”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吉安地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中共永新县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编:《湘赣革命根据地史研究》,1991年,第366页。
  此外,强调巡视员的工作方式,要求县区教育部对下级的指导,尤其要多多用口头指示的方法。《江西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决议案》(1933年12月),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一)(内部稿),1985年,第111页。一再强调要克服“开联席会训练班”只是写指示信的办法,要有“实际的检查与活泼的领导”。同时坚决打击不守工作纪律、任意延长巡视期、干个人的私事的教育巡视员李成、周翔云、温祖福、李少征、熊立徊、韩宗源、邱时源等人。《江西省第一次教育会议的决议案》(1934年3月15日),江西省教育学会:《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29-1934)》,1981年,第81页。在政治纪律考核方面,传达中央相关指示,保持政令的统一是教育巡视员的主要责任。在赣东北苏区,1931年9月6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赣东北省代表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中明确提到:“加紧巡视工作,负责口头传达党的路线,帮助同志了解党的一切策略。就地指示一切实际工作。”《中国共产党赣东北省代表大会组织问题决议案》(1931年9月6日),江西省文化厅革命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委员会等编:《闽浙赣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8页。1931年12月19日,在永新湘赣边区第一次少先队代表大会上颁布的《少年先锋队组织和编制决议案》中提出:“取消通告及布告制度的指导方式,以简明的信件命令来代理,特别是建立从上而下的经常巡视制度,反对走马看花的巡视。巡视硬要做到是工作上的考查、督促帮助,同时有适当材料时可以用机关报去指示。”《少年先锋队组织和编制决议案〉(1931年12月19日),陈元晖等编:《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第363页。在1932年的《湘赣苏区儿童团工作决议案》中再次强调:切实转变领导方式,“打破机关运动,不要下通告,要建立经常的巡视制度,巡视员硬要深入下层去检查,帮助督促指示工作,反对走马看花的巡视。”《湘赣苏区儿童团工作决议案》(1932年1月),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六)(内部稿),1985年,第49页。
  三、教育巡视员的设置与工作内容
  1934年4月教育人民委员会部修正的《教育行政纲要》中规定,中央教育人民委员会设初等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和艺术四局之外,另设编审局领导编审教材事宜,并设巡视委员会,计划并领导巡视工作(见图2)。“省教育部设部长一人,副部长一人。……另指导员五人至十人。……县教育部设部长一人……指导员一人至三人。……指导员的职务,是往所属各地巡视,直接指导下级的工作。”《省、县、区、市教育部及各级教育委员会的暂行组织纲要》(1933年4月),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二)(内部稿),1985年,第3-4页。县文化教育委员会由五人组成,委员长一人,统计科、社会教育科、巡视科、编辑科等各设秘书一人。毫无疑问,“巡视员”也是县级文化委员会的五大委员之一。此外,苏区时期,在一些具体、临时性的文化教育活动或协会组织中,巡视员或巡视组织也是其必备的。如“消灭文盲协会”,在中央一级设有组织、巡视与编审三个科室,省以下则设组织与巡视两科,巡视科管理检阅工作,综合巡视员的报告,分配巡视员的工作。为了节约开支,各级协会的巡视员是没有任何开销的,由各机关各团体的巡视员或干事兼任。《消灭文盲协会章程》(1934年3月),《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86年,第276页。
  在涉及教育巡视的横向部门中,乡教育委员会是教育部的基层组织。区、县、省,中央设教育部,管理普通教育和社会教育。各级教育部下设包括党、团,工会、儿童团等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的教育委员会和由本部干部兼任的巡视员。制定巡视制度、报告制度和会议制度。顾明远主编:《世界教育大事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教育巡视员首先是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如调查教员有无经常到校或缺课多少(教员不能缺10%的课,学生不能缺20%的课)。党内相关文件规定,县文化部和区文委,必须经常派员往所管各学校巡视,越到基层巡视频率越高,区文委每两个月至少巡视一次,县文化部每四个月至少巡视一次。同时,明确规定了教育巡视员的职责是考察教职员的勤怠,检阅并测验学生成绩,指示教育上的一切进行方法,按照实际情形报告文化部或文委查考。《万载县苏第一次执委扩大会议文化决议案》(1931年12月),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二)(内部稿),1985年,第52页。在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对教育巡视员的工作要求更为严格。如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建设委员会要求:“上级文委会要每月派人巡视所属各级文委会及各文化工作团体。”《闽西苏维埃政府目前文化工作总计划》(1930年8月2日),江西省档案馆、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45页。1930年11月18日,《永定县第十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案》中规定:“各乡文化主任每一星期内要出发各校巡视一次报告区文委。区文委主任每一月内要巡视各校一次。”《永定县第十区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案》(节录),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二)(内部稿),1985年,第74页。
  其次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所做的具体工作。如在1931年8月,鄂豫皖苏区就规定教育巡视员所要考查的工作内容有:教师的资格、学校的设施、学生的考查、教授的程序与教材的选择等等。在闽西苏区龙岩县,文委会还经常派出巡视员到各区乡“审查教员和程度及调查学校设备情状等十五项”《龙岩县文委会派员巡视文化工作》(1930年9月15日),《闽西苏区教育资料选编》,1986年,第69-70页。,对于“腐败教员,学生多数反对者即行撤换”《龙岩县龙池区第三乡第2次文化委员会》(1930年11月2日),中共龙岩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龙岩人民革命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教育巡视员作为政府的代表,毫无疑问,政策与时事的传达与宣传也是其工作内容之一。文件要求:“各级巡视员到下层去巡视工作,必须要去巡视学校,宣传时事要点。”《少共省委儿童局通令第七号》,《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一),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41页。此外,巡视员在出发前还要求再开文委会讨论巡视工作的任务和方法。
  最后是巡视之后巡视报告的撰写。教育巡视员的具体事务从下面的巡视报告中得以体现。《工农读本》的第110课是“文化巡视员的一个报告”,报告的全文如下:
文化部:
  现将赵家红色俱乐部的情形报告如下:
  赵家红色俱乐部房屋是大祠堂,高大上下两栋,左右两廊各有四个小厅,俱乐部布置很完美清洁,右四厅是游艺室,反帝展览室,阅报室,运动器具陈列室,左四厅是政治研究室,反封建宗教小组,儿童团小组,作棋室,里面东西稍齐备,都是由会员捐助的,上栋是工农补习夜校,有八十多个学生,经常读书,现已读完工农读本第二册,下栋是会议厅,满壁都贴有革命的标语画报。
  该乡群众自己编了壁报,内容是:批评和改善全乡各种工作,登载本乡各种斗争消息,已出版三期。
  俱乐部会员占全乡人数十分之八,管理委员会每半月开会一次,对俱乐部各项工作都有详细讨论与计划,一月开一次会员大会。
  该乡还设有工农花园,舞台、体育场,布置都是颇适宜完善,还组织了新剧团,自己能演戏。 
  现搜集该乡第三期壁报及本月份工作计划各一份送给你们查阅。 
  顺致
  赤礼
  文化巡视员向荣九月三日
  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七),1986年,第126-127页。
  从以上文化巡视员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巡视员的日常工作之广泛,上承下转的责任之大,说它是文化教育战线上苏维埃政府的“千里眼,顺风耳”也毫不为过。在少数地区“因为区教部没有巡视员就认为冒办法工作”《区教育委员会怎样工作》(1934年6月30日),赣南师范学院、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江西苏区教育资料汇编1927-1937》(二),1986年,第9页。的现象背后,就更能体现出教育巡视员的份量。 
  四、结语 
  在1927年春国共分途至1934年秋的红军长征,前后七年余的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人承继、探索、转折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期间有成功也有失败,而无论成败,其意义在于,更多的是为之后中共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一个可资参照的模式。如从教育层面来说,革命年代的局限与不足当然不言而喻,但是依然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从历史的角度看,处于探索期的苏区教育巡视体制对建国后的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建党以来到新中国成立,共产党人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一直在激烈的斗争环境中求生存。包括中央苏区在内的苏维埃政权在长期尖锐复杂的斗争环境下形成的教育巡视体制,毋庸讳言,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但是,其基本的框架与相对完整的巡视体制,对今天的教育行政管理与其他领域的巡视工作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张宏卿,男,历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江西省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智能,男,江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  33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