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渡嘉陵江前的陕南战役
来源:《党史纵横》2015年第12期        发布时间:2016-03-30
王金波
 
  战前情况
  1934年10月,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主力向西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11月,红二十五军也奉命撤出鄂豫皖根据地,转进陕南。中央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于12月15日进入贵州。19日,中央军委《关于执行中央政治局十二月十八日决议的决议》,要求“四方面军应重新准备进攻,以便当野战军继续向西北前进时,四方面军能钳制四川全部的军队”。
  在川陕地区,蒋介石这时正加紧布置“川陕会剿“,一面从经济上给四川军阀以支援;一面令胡宗南第一师接防广元、昭化,又令上官云相指挥第四十七、五十四、四十四师和独立第四旅向四川开进。
  红四方面军取得反“六路围攻”胜利后,经过三个多月的休整,到1935年1月部队已扩充到10万人,粮食等军需物资得到补充,士气进一步提高,部队战斗力进一步加强。为贯彻清江渡会议期间确定的川陕甘计划和策应中央红军行动,红四方面军决定乘敌“川陕会剿”一时难以开始之际,组织广(元)昭(化)战役,以便抓住有利时机,选择敌之薄弱环节,主动出击,歼灭广元、昭化地区的胡宗南部丁德隆旅,夺取广、昭两城,打乱敌人的反革命计划,为日后向甘肃南部文县、武都、成县、康县地区发展,寻歼胡宗南部主力,开拓川陕甘新苏区创造条件。当即以第三十一军全部、第九军主力和第三十军、第四军备一部共约十八个团的兵力,于一月下旬向广元、昭化地区集结,并于1月22日发动广昭战役。
  就在红四方面军发起广昭战役前的1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遵义会议以后,党中央又确定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行动方针:“我野战军目前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出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间活动,来牵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
  恰恰就在红四方面军发动广昭战役,正在与敌激战之时, 1月22日收到中央政治局及中央军委来电,电示中说明了红一方面军的战略意图和进军方向,指示红四方面军向西线进攻,配合红一方面军行动:“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联系。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地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钳制刘(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因我军入川,刘湘已无对你们进攻可能,你们若进攻刘敌,亦少胜利把握,与我军配合作战距离较远,苏区发展方向亦较不利。西线则田部内讧,邓(锡侯)部将南调,杨(森)李(家珏)罗(泽洲)兵单力弱,胜利把握较多,与我配合较近,苏区发展亦是有利的。故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至兵力部署及攻击目标,宜以一部向营山之线为辅助方向,而以苍溪、阆中、南部之线为主要方向。在主要方向宜集中主力,从敌之堡垒间隙部及薄弱部突入敌后。在广大无堡垒地带寻求敌人,于运动战中包围消灭之。若你们依战况发展能进入西充、南充、蓬溪地带,则与我野战军之配合最为有利。”
  接电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立即在旺苍坝召开了紧急会议,对中央电报作了认真的研究。一致认为,迎接中央红军是当务之急,乃决定暂停对胡宗南的作战,适当收缩东线部队,集中主力强渡嘉陵江。但嘉陵江昭化以南江阔水深,又有敌重兵防守,若无充分的准备,难以实施渡江作战。昭化以北渡江较易,但渡江后又有剑门之险,向南发展会遇到很大困难。而此时陕军孙蔚如部已调走三个团兵力去围剿正在镇(安)、柞(水)、蓝(田)、商(县)一带活动的红二十五军,孙蔚如部兵力单薄,防线过长,宁羌至汉中一带防务空虚,陕南的形势利于方面军的行动。
  红四方面军发动广昭战役后,前期进展很快,相继攻占转斗铺、羊模坝等地,并对广、昭两城形成合围,但后因为昭、广两城敌军凭坚固守,攻击数日进展不大,而胡宗南也不派兵增援,还将驻阳平关的一个团调回碧口,意在凭借坚城以疲我师。同时,邓锡侯第二十八军一部已逼近广、昭,威胁我军侧背。因此根据当时情况,为了迷惑和调动敌人,创造在苍溪南北地区西渡嘉陵江的有利条件,同时策应进入陕南不久的红二十五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由张国焘指挥第三十一军和总部工兵营秘密进行渡江准备;由徐向前指挥红四军、九军、三十军各一部发起陕南战役;由陈昌浩指挥抗击东线敌人和逐步收缩战线。
  战役过程
  为贯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四方面军以第三十一军和总部工兵营迅速搜集材料,隐蔽造船,积极进行渡江准备,并监视昭化、广元敌人。集中第四军六个团、第三十军四个团、第九军两个团共的兵力出击陕南,以迷惑和调动敌人,创造在苍溪南北地区渡江的有利条件。并策应已进至陕南商县一带的红二十五军。另将第九军第二十五师布防于转斗铺地区,以保障进攻部队左翼侧后的安全。红四方面军此次出击陕南的战略目的,是为了吸引沿江敌人北向,以便红军从嘉陵江中段突破,因此这次战役行动是有节制的。虽然陕南战役于2月3日开始,红军先后发起了6次战斗,攻占了宁羌、沔县,夺取了略阳的部分地区,围攻褒城、南郑,歼敌4个多团,但到22日在达到了既定目的后,便回师川北,准备渡江西进,结束了历时20天陕南战役。
  陕南孙蔚如部曾和红四方面军达成互不侵犯默契。红军出击前,曾派人送信给宁羌守敌独立第一旅第二团团长杨竹苏,要他主动撤兵,勿作抵抗。但杨竹苏置若闺闻,令部队坚守。
  1935年1月25日,川陕边根据地驻黄坝驿、回水河、牢固关等地的红军,就派出游击队,开始向宁羌方向移动,进行侦察,并以少量部队袭击敌人。
  2月2日,杨虎城接蒋介石电令:匪之主力转移阳平关、略阳方面,图袭秦陇,着近川边之部队,饬抽调四团以上兵力,推进到宁羌、牢固关一带,策应昭、广。孙蔚如遂令原驻沔县的独立第一旅刘文伯部(缺第二团),待第四十九旅接替沔县防务后,即向宁羌推进;又令第四十九旅王毅武部(缺第九十九团),附骑炮工各一连进驻沔县后,准备向宁羌推进。
  2月3日下午,红四方面军向宁羌附近的贺家梁、七星池敌人阵地发起猛烈攻击,敌二、三两个连凭据碉楼及强固工事固守,激战至次日黎明,红军加强攻势,用迫击炮摧毁敌碉楼,驻敌不支,遂放弃贺家梁,退守城南小高地。随后,红军又以主力猛攻东山观,使敌西、北两面受到夹攻。因东山观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关系宁羌城之安危,一个连的兵力难以坚守,故敌团长杨竹苏令第一连放弃五里铺,退守西门,第三连放弃七星池,增援东山观,并亲率五、六两连及特务排前往东山观增援,欲死守东山观阵地。还未等杨派的救兵赶到,红军就已攻克东山观阵地,在消灭守敌独立第一旅第二团两个营的五个连,完全占领了敌外围阵地后,红军随即乘胜攻克宁羌城,活捉敌团长杨竹苏,全歼敌团部及其另一个连。
  1月28日,蒋介石命令第一师胡宗南部驻阳平关部队兼程南下,策应广、昭,胡宗南遂去电孙蔚如,请其派部队接替阳平关防务。孙蔚如电令原驻大安驿的独立策一旅第二团第三营刘志远部,开赴阳平关接替防务,刘志远部当夜即赶到阳平关布置防务。
  2月4日,当红四军、红三十军及教导师围攻宁羌的同时,派第十二师一部约千余人向阳平关进攻。敌营长刘志远督部顽强抵抗,企图阻企红军前进,结果大部被红军消灭。当敌得知宁羌失守后,自知阳平关难保,便乘夜弃城仓惶逃跑,红军解放了阳平关。
2月4日,孙蔚如令王毅武的第四十九旅在沔县集结待命,刘文伯的独立第一旅第一团(缺第二营)驻新铺湾,第二营驻大安驿,协同由阳平关退下来的第二团第三营为前进部队。
  红军攻占宁羌、阳平关后,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各一部,又于2月5日,分三路从铁锁关、宁羌、阳平关出发,继续向东北挺进。孙蔚如急令独立第一旅第一团第二营与阳平关撤退下来的独立第一旅第二团第三营由营长刘志远指挥,在大安驿阻击红军,掩护第四十九旅在新铺湾构筑防御阵地。
2月6日晨,红军向大安驿发起攻击,并顺势攻克大安驿,守敌退守新铺湾。孙蔚如又急调第四十九旅的两个团及独立第一旅第一团(缺第二营)经沔县向西迎击。七日凌晨三时,该敌进抵新铺湾后立即构筑工事,企图阻止红军前进。
  2月6日,红军前锋部队亦抵达新铺湾,埋伏在两旁山林内,并于晚八时派出少量部队火力侦察敌右翼山头。8日拂晓,红军先头部队与敌接触,随即展开猛烈进攻,敌人固守阵地,虽经反复冲锋肉搏,与敌形成对峙局面,但经过一天激战,仍重创守敌。9日拂晓,红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红军第四军第十师、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向据守新铺湾之敌实行正面进攻和侧翼迂回,并以一部从铁锁关、胡家坝、自元墩子方向前进,迂回沔县,断敌退路,敌军随即溃乱,敌第四十九旅和独立旅第一团大部被歼,残敌退回南郑,红军乘胜东进,占领沔县,围攻褒城,直抵南郑城郊。
  1934年12月,红四方面军第九十师就占领了喜神坝以南的牛脑壳,并经常派出地方游击队,对驻扎喜神坝、红庙塘等处的敌人进行袭扰。敌为了加强喜神坝的防务,孙蔚如即令辎重营营长王云山率部于1月6日赴喜神坝构筑工事,对红军进行“堵剿”。辎重营到达后赶筑工事,并派部队搜剿游击队。
  1月19日晚,红军曾分三路攻击敌正面、右翼和左翼山头阵地,敌人依险坚守,红军末克退回。
2月6日,红三十三军乘敌人兵力西调,后方空虚之际,向喜神坝发动了攻击,双方激战数小时,互有伤亡,至晚十时未克,红军又退回牛脑壳。
南郑、褒城系陕南要地。南、褒的得失,关系到国民党在陕南的统治,敌独立第一旅和第四十九旅在宁沔战役惨败后,当我军向南郑、褒城推进时,孙蔚如奉了蒋介石死守南、褒的命令,作了如下兵力部署:“赤匪大部占据宁羌、沔县后,时以主力进扰南、褒。本军以固守南、褒及以东各地区,以待各路援军到达,相机出击歼灭该匪为目的。着第九十九团驻守褒城。着第四十九旅(缺第九十九团)及补充之第一团分驻南郑四郊,担任警戒勤务。第五十一旅之第一OO团、第一O一团及补充旅之一部并军直属各部队驻南郑城内,为总预备队。城(固)、洋(县)、西(乡)各县防务由警备第二旅及第一O二团分别担任之。各部在所驻地星夜构筑防御阵地,竭力固守。各驻守部队及各碉楼守兵,须预事筹购一月内应需粮秣。”
  南郑为西北重镇,系敌陕南剿匪军事策源基地,军事意义重大,红四方面军在向褒城推进的同时,以第四军、第九军、第三十军、第三十一军及教导师、少年先锋队,游击队共约3万人向南郑集结推进,并于2月15日开始向南郑发起了进攻。18日,红军又向敌右翼阵地和西城根等处发起攻击。19日进攻南郑西关、南关敌阵地。经过两天激战,消灭了大量敌人,达到调动迷惑敌人的目的后,20日红军便开始主动撤离陕境,返回川北。
  褒城东与南郑接壤,西与沔县连界,均为开阔平原,只有城北鸡头关较为险峻,易守难攻。2月10日,孙蔚如令敌第四十九旅九十九团团长耿志介:“徐向前以优势之兵力挺进陕境,其先头部队已到沔县城附近,仍在前进模样,我第四十九旅旅长王毅武及独立第一旅旅长刘文伯各部以战略关系,正由沔县向南郑转进中,我军以固守南褒之线,待援军到达,俟机出击,歼灭该匪于汉江两岸为目的。着第九十九团团长耿志介率所部(缺第二营)附工兵一排、无线电一架,进驻褒城构筑工事,严密警戒。关于褒城防御工事,限到达后即时实施,克日完成,并电报备核。守城各部队均须预先备一月给养以各需用。”耿志介接到孙蔚如命令后,即率所部出发,并于10日下午抵达,耿志介实地勘察地形后,部署如下:步兵第一营附步兵炮连占领馒头山(褒城城墙破坏,且两面受高山俯视,只有馒头山与城互为犄角),步兵第三营原驻褒城第六连固守县城,团部、医务所、工兵排、无线电均驻城内。此外,由王宗山“陕南民团考察所”组织的民团约四、五百人,坚守南郑西30里地的长寨各碉堡,以资警戒。
  2月12日,红军进抵馒头山以西。13日,红军进占红庙岩、连成山、范寨、周寨、金寨、才寨等地,直抵褒城外,准备向敌人发起进攻。 2月14日拂晓,红军以两个团的兵力,开始进攻褒城以北鸡头关、北关及馒头山之敌,并一举攻占鸡头关。下午,红军突袭至南、褒之间的宗营镇,切断了县城守敌与其他各地守敌的交通联络。入夜,红军分三路进袭褒城县城、馒头山、北关敌军阵地,到15日,双方争夺甚烈,展开肉搏战,但由于敌死力固守,加上敌人派飞机增援,敌我双方互有伤亡。双方激战至22日,褒城未能攻克,红军见扰乱敌人部署,声东击西之战役目的已达,即主动撤褒城之围,回师川北,至此,陕南战役结束。
  战后情况
  红四方面军进军陕南的二十余日间,先后占领了宁羌、沔县两城和阳平关重镇,歼敌四个多团,在这一胜利的震动下,敌人连忙调整部署,调动重兵向川陕边境增援。其中,胡宗南部丁德隆旅由广元、昭化调阳平关地区,邓锡侯部接替广、昭防务并北出与胡宗南部策应,将河溪关以南江防交田颂尧部。敌第四十九、六十、六十一师,亦向陕甘南部移动。方面军见战役目的已达,遂于2月中旬便开始回师川北,准备渡江西进,策应中央红军入川。
  然而在红军主力在陕南作战期间,其他各线敌军即乘隙向根据地进攻。东线敌第二十一军于2月3日占领万源,8日占巴中,9日占通江。西线敌罗泽洲第二十三师于2月5日占领仪陇,田颂尧部罗乃琼第三师21日占领苍溪,彭韩师一部及巴中民团23日占领恩阳河。在红四方面军主力自陕南回师川北后,2月16日又接中央电告:“因敌以重兵在泸州附近长江沿岸防堵,不易通过,中央红军已停止了原在泸州上游渡江的计划,主力转向川黔边活动。”这时,红四方面军为继续贯彻原定向川甘边境发展的方针,配合中央红军在川南、黔北的活动,决定仍在苍溪、阆中间西渡嘉陵江。
  为牵制敌人进攻,扫清渡江作战障碍,方面军决定首先消灭仪陇、苍溪之敌。三月初,第三十军和第九军、第三十一军各一部向敌发起进攻,歼灭田颂尧部何德隅两个团、罗泽洲部第九团全部和第八团大部,并克复苍溪。至此,北起广元南至南部城的嘉陵江东岸,除阆中城外,均为红军控制,扫清了渡江作战的障碍。
 
?